2013-12-24

從請病假看德國人怎麼教小孩



筆者從小對於德國有種莫名的嚮往,也因此,唸了外語系之後,就把學德文視為一件重要的事。記得大一開始修初級德文時,當時的老師是出自海德堡大學-世界上數一數二歷史悠久的名校,上課氣氛非常好,老師沒有想像中德式的嚴肅感,反而非常親切,時常分享德國的甜食文化以及他求學時期的所見所聞。在老師分享過的事情中,有兩件最令我印象深刻:一個是關於請病假;另一個則是與買車票相關。


Photo Via Soumei Baba, CC License


請病假的故事是這樣的:一位學生在寒冷的冬天裡得了重感冒,在家裡休息了幾天,所修的課程當然也都缺席。後來他康復以後,準備向學校正式請假,卻發現不是每位授課教授在缺課的當天點名,曠課的四堂當中,有一位教授並沒有紀錄了他的出缺勤狀況。他認為既然如此,就理所當然地只請了被記錄的課。



然而,事情並不像他想的這麼發展,一個學期過後,他發現那門課被fail了,他非常心急,於是連忙跑到教授的辦公室詢問原因。沒想到教授告訴他:「雖然我並沒有在出缺勤表上做紀錄,但是我知道每位學生的出席狀況,你生病的事情是個事實,我想你自己也很清楚,可是你卻騙了你自己。」聽完,他當下還不太明白,教授又繼續說道:「每個人都會生病,這明明是個正當的請假理由,我不明白為什麼你覺得沒被記錄就不必請假?」



這時他才恍然大悟,原來,教授不滿意的不是他的學業表現如何,而是一種生活態度-誠實面對自己。你缺席幾天,就該請幾天的假,而非教授記錄幾天,你請幾天



第二個故事則是關於買車票。在此前情提要一下,在某些歐洲國家,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不會有像台鐵一般一對一的入口剪票制度。一般來說,基於信任民眾,德、法很多車站都是採民眾自助驗票入關的方式。但是,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會驗票,還是會有驗票員,在非特定的站點上車,對乘客進行驗票。一旦沒有買票被抓到,可就不好玩了,在台灣,台鐵的是給補票的,在德、法兩國,經查獲都是10倍、20倍票價計算(詳見延伸閱讀)。

Photo Via kaffeeeinstein, CC License


這個故事要從一個新鮮人的面試講起:一位留德的大學畢業生,母語中文,會講流利的德文以及英文,他滿腔抱負認為自己應該能在德商一展長才,也順利進入了德商企業面試。由於本身條件不錯,面試一直進行得很順利,直到面試官拿到事前委託徵信調查的資料,一切變了調。



這份資料顯示,這位面試者在德留學時,曾經兩次逃票被查到。面試官原本稍露滿意的笑容頓時僵硬,問道:「你能解釋一下逃票兩次這件事情嗎?」



面試者開始試著解釋,表示這件事情已經過了很多年,現在的他已經不會再這樣做。
然而,這個解釋面試官似乎不滿意,隨即表示:「我們認為一次的逃票行為已經非常嚴重,但顯然你並不這麼認為,因為你犯了第二次。我們該如何信任你將來能在海外為我們公司創造正面的形象?」



話才說完,面試者就被請回了。最後的結果其實非常容易猜到-他也許已經跟所有德商無緣了。



這兩個故事都是當年筆者老師在德國時耳聞的,兩個故事的主角都是華人。筆者當時聽完真的心有戚戚焉,也開始回想自己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的思想或行為。不過,我認為,這兩個故事都在在反應出德國人務實的性格,也有許多我們身為儒家思想教育的小孩需要反思的地方-為何崇尚禮樂教化,本應更守法、守規矩的我們反而更常做出鑽漏洞、貪小便宜、便宜行事的事情來?



倘若連結時事,近來的食品風暴-假油案、日月光汙染、七七行館違建是否也是國人長久以來的思想惡習之集大成?我想以上這三個案子的當事人可能都覺得自己很衰,或是覺得自己掃到政治颱風尾,筆者當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,但在這樣想的同時,是否也該切身反省自己從小到大,無論面對大小事,是用什麼樣的態度應對?是常常因為小聰明而沾沾自喜,又或者坦然而無所畏懼?




延伸閱讀: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