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11-12

兼顧課業、工作、家庭-我的超倍速學習法(I)


最近又到了考試的季節,除了大學生開始期中考,大四生也在為明年初的研究所考試做最後的衝刺,其他則是還有公職考試等等。筆者受到氣氛感染,決定寫一系列關於「學習」的文章,希望能夠幫助和筆者過去一樣不擅長讀書的人一舉開竅。


Photo Via SLU Madrid Campus, CC License


筆者過去在大二和大三時,因為工作的關係,時常需要通勤,每次通勤來回約需三個小時,一週至少通勤三次,也就是約莫九小時左右。而這還只是交通時間,工作本身也佔掉許多時間,有時還有工作報告須繳交。而大二、大三可以說是大學生活最忙碌的時刻,筆者在此期間學分也曾高達25學分,但還是努力保持在GPA4.0,這中間的秘密就在於超倍速學習法。


雖然說筆者是大學生,不過本系列文章適用於全年齡讀者。有時候,我甚至覺得如果我早個幾年瞭解出這些學習秘訣,並且懂得應用,那該有多好。




(一)了解自己的學習曲線


學習曲線圖 Photo Via Lavinia Sebastian


超倍速學習法跟這個曲線都不是筆者發明的,但他們不但讓筆者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,還幫助筆者順利將缺點轉成優點。當筆者第一次看到這個曲線,並得知「原來有人跟我一樣」時,說真的,放了一百二十個心。這個跟我一樣的人,是日本Life Net 生命保險公司的副社長:岩瀨大輔(Iwase Daisuke,他畢業自東京大學法學院,就讀東大期間就通過司法考試,之後進入波士頓諮詢公司(BCG, Boston Consulting Group工作,後申請上哈佛商學院,畢業時獲得貝克學者獎,是前5%的優秀學生。


大家看到岩瀨先生的資歷應該會覺得他是圖中的讀書高手,但事實上他將自己歸類在大器晚成型的人。所謂大器晚成型的人就是指在學習新事物的初期,需要花很多時間,但理解力又與所花費的時間不成正比的人。剛好筆者小學也曾經遇過安親班老師這麼形容自己。但是仔細一看,這樣的人會在某一個時點突然開竅,然後一舉超越一般人和讀書高手。剛好筆者小學時期到高中時期的成績單都反應出這樣的狀況。這樣的人,如果不了解自己,真的會很灰心,久而久之就不會想碰書本。所以了解自己的學習「體質」,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件事。


岩瀨先生將這種大器晚成的學習模式稱之為Slow-in/Fast-out學習法。「Slow-in/Fast-out」是F1賽車技巧中的專有名詞,意思是在進入彎道時減緩速度,找時機移到最好的車道,在過彎之前,油門加速,一舉完成過彎的技巧。



(二)靜下心,進入狀況


學習這件事,要學得好,不外乎是專心一意。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讓自己靜下來的方法,我自己常常就以唸心經的方式,作為唸書的Intro。後來大三學了太極拳之後,若時間和空間允許,我有時會先練習呼吸調和及站樁,之後再開始唸書。雖然筆者本身的宗教信仰還待發展,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過,很多有宗教信仰的人,在課業上或是工作上的表現都在水準之上?也許林書豪就是一個例子。



(三)預習很重要


求學階段不知從何時開始,學校老師就不太要求學生預習了,也因為這樣,筆者如果聽到有人提起某位老師要求學生事先預習,便會覺得這樣的老師是難得的好老師。其實無論是求學的哪個階段,學生本來就應該做好預習。預習是幫助你快速了解這堂課的主旨,讓你在課堂上能夠更游刃有餘的向大師發問。哈佛教授麥克爾.桑德爾(Michael . Sandel)大家應該不陌生,若是看過「正義,一場思辨之旅」,應該就會發現他鮮少直接講「康德(Immanuel Kant)」思想,而是以發問的方式引導學生,聽學生的看法,再回歸理論。而學生在課前就要先讀完康德等人的著作,才可能深入討論。

記得筆者父親在筆者小學時,常會要求每個學期初發課本時,要先讀過所有教科書一遍,當時覺得父親非常嚴格,後來發現原來這才是真正的「贏在起跑點」。



(四)看見事物的全貌-善用目錄

Photo Via antony_mayfield, CC License


如果你和筆者一樣很不會抓重點,那麼這招一定要好好學。這招也是筆者向岩瀨先生學來的方法。相信很多人跟過去的筆者一樣,拿到一本書就直接翻到正文第一頁開始看。如果你今天看的是小說,我絕對會建議你這麼看,畢竟這樣才會有趣嘛!可是教科書不像小說一般有趣,如果這麼看的話,一定很快就乏味了。因此一定要善用目錄,因為目錄就是一本書的總結!也因此,筆者有時候寧可多花一些時間「抄寫目錄」,也不要自己盲目的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。當我這麼做的時候,有時候花的時間還比直接開始讀來的省。



(五)用子標題建構篇章概念


有時候,也會遇到目錄為求精簡,不將子標題列出來的時候。這種時候,我就會直接翻到正文去仔細閱讀每個子標題(記住,第一遍只能閱讀每個子標題,不能閱讀內文)。通常(特別是英文著作)這些子標題會有「平等性」,也就是說,每個子標題的概念是平行的,例如:「香蕉、柳丁、橘子」(都是水果),而不會出現「香蕉、柳丁、釣魚台」(怎麼突然離題這麼遠?),因此,靠著這些子標題和前面的章節大標題,便可輕鬆得知這個章節主要在講什麼。



(六)手口並用


大家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壞習慣,唸數學的時候只用「看」的;唸英文的時候只用「寫」的。訪問這兩科目的高手,他們通常是「英文開口唸」、「數學動手算」,雖說如此,執行起來卻有其難,但想要學好,不妨「逼」自己試試看。



(七)上課認真聽1遍,勝過自己念3遍

Photo Via Connie Ma, CC License


上課時,我絕對盡自己最大所能不做其他事。只要老師講授的內容不會離題太遠,認真聽講絕對有用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都和別人花一樣時間來聽課了,不如一口氣就把它弄懂,其他時間就可以拿來看一部電影、打橋牌,或是睡個午覺。









感謝您的閱讀,若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,也歡迎轉載分享給其他讀者。

2 則留言:

  1. GOOD POINTS!
    我自己是習慣如果時間下允許 做兩件事:
    1.在讀完章/節之後 不看課本的情況下看自己可不可以說出內容大綱
    不必太細節 至少大方向有掌握住
    2.在這之後,自己作重點整理筆記
    要有好的組織,比剛剛第一點還要多細節,甚至和以前教過的東西做比較表格也OK(時間夠的話) 重點是要讓自己非常清楚來龍去脈!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Julie 妳好,感謝妳的分享!

      確實,妳分享的這兩件事都是許多厲害的學生會使用的方法。想必妳的學習效率也是非常高吧!

      加油!

      刪除